近年来,受国际形势变化和电煤供给失衡影响,煤炭价格居高不下,电力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亏损保供。2022年,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煤价有所回落,但依旧高位运行。煤电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煤电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方向在哪?煤电企业怎样才能走出“谷底”?就这些问题,中能传媒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能源专家叶春。
记者:目前,煤电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如何?
叶春:2021年四季度以来,供需紧张致电煤价格飙升,煤电企业赢利能力快速下滑,亏损面迅速扩大,至2022年底,煤电企业亏损情况一直没有得到缓解。
2023年以来,电煤价格震荡下行,加之燃煤发电机组市场交易电价有所上浮,火电企业亏损情况有所缓解,但电煤价格、天然气价格总体仍处于相对高位,电价尚未完全覆盖发电成本,火电企业尚未整体实现扭亏为盈,大型发电集团煤电亏损面达50%左右,部分大型发电集团仍整体亏损。
记者:您如何评价当前电煤的价格水平?
叶春:今年电力企业为迎峰度夏保供提前大量采购电煤,电厂煤炭库存达到了历史新高,中电联燃料统计口径电厂库存6月底已超过1.2亿吨,同比增长约2500万吨。在高库存支撑下,煤炭价格呈现震荡下行趋势,但目前仍在每吨800元以上,大幅高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规定的北方港平仓价每吨570~770元合理价格区间上限。
当前,煤炭价格有所下降使部分盈利能力强的电厂实现减亏,部分自有煤矿资源丰富的电厂实现微利,但仍有大量运输距离远、电价水平低、财务费用多、人员负担重的煤电企业持续亏损。从全行业来看,在当前电价水平下,煤价仍高于盈亏平衡点。煤炭采购成本占煤电成本的比重超过70%,煤炭价格严重影响企业的利润,当前煤价下,煤电企业实现整体赢利较为困难。
记者:根据煤电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要求,很多省份要求存量公用煤电机组应改尽改。煤电“三改联动”的“社会账”好处毋庸置疑。考虑成本和收益的“经济账”目前能否算得过来?
叶春: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占比的逐步提升,煤电机组负荷率持续下降、调峰幅度不断加大,煤价、电价、年利用小时等改造的技术经济测算核心因素不确定性增强。节能改造方面,经过多年的节能改造,投入低、效果好、见效快的节能改造已基本完成。当前燃煤价格仍处于高位空间,随着煤价的变动、年利用小时和运行负荷的下降,节能降碳的收益难以保证。灵活性改造方面,对于尚未开展现货市场的地区,仅靠调峰辅助服务收入难以支撑收回成本;对于已实施现货市场的地区,改造成本亦难稳定回收。供热改造方面,从电厂实际反映的情况看,因为采暖供热高煤价与低热价,大部分煤电企业居民供热业务普遍亏损;工业供热的热价一般随着煤价进行联动,大多不存在成本倒挂问题,但工业供热常导致机组灵活性和深调能力受限,考核压力较大,部分机组工业供热存在越改越亏情况。下一步,应通过尽快完善辅助服务机制、推动地方将供热热价与煤价进行联动等措施,进一步支撑灵活性改造和供热改造。
记者:针对煤电行业整体经营遇到困难的现状,您认为煤电的价值该如何体现?
叶春:一方面,煤电企业已连续多年亏损,当前电价和煤价水平下,尚难实现成本的充分疏导,还没有达到实现全面扭亏的市场环境,且考虑近年来亏损的历史欠账,仍需进一步理顺煤价、电价比价关系和联动传导机制。另一方面,在新型电力系统下,煤电将更多地发挥基础保障和灵活调节作用,机组运行、发电煤耗、设备检修等也将发生较大变化,导致成本增加。能否给予煤电地位和系统价值相匹配的电价机制,包括容量电价、辅助服务电价等,是决定煤电能否生存的关键。
记者:根据目前国家对煤电的托底保障和支撑性能源的功能定位,“双碳”目标下煤电的出路在哪?
叶春:一直以来,煤电都是我国电力工业运行的坚实基础。虽然在电源结构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煤电装机占比逐年降低,但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作为最安全可靠的电源,在顶峰保供、促进新能源消纳、提供调频备用等方面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正是靠着煤电机组蓄势待发、保驾护航,我们才打赢了一场又一场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的硬仗。
近年来,虽然煤电装机占比持续下降,但始终是电量的主要提供主体。尤其是2021年、2022年,煤电装机占比分别降至47%和43.8%,但提供了全国近六成的发电量,还支撑了超七成的电网高峰负荷,承担了超八成的供热任务。
基于我国资源禀赋特点,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需要,以及清洁能源发展进程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障要求,“双碳”目标下,我国煤电由传统的电力、电量主体电源,加速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
在“双碳”目标引导下,煤电将在近中期有一个科学合理控制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过程,大致分为增容控量、控容减量、减容减量三个阶段。煤电将实现由“量”向“质”高质量发展的跃升,技术重点不再是基荷电源时期的高参数、大容量、超临界、低煤耗,取而代之的是中低容量、灵活可调、快速启停成为评价煤电机组性能水平的重要指标。鉴于我国煤电机组巨大的存量规模,转型过快会危害系统安全,进度过慢又会造成资源的过度浪费。结合现代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核心内涵,煤电企业需要通过提升煤电机组的灵活调峰能力、增强能效水平、加强低碳技术应用水平、加强与可再生能源的耦合发展等发展路径,为煤电行业发展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中国电力报 记者:苏伟)
重庆: 扩大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出口
重庆市委常委会10月18日上午举行扩大会议,分析前三季度全市经济社会形势,部署四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强调,要激发消费潜能,稳定房地产、汽车等大宗消费,提升
东南亚最大漂浮光伏电站完成全场光伏组件安装
近日,湖北工程公司承建的印尼奇拉塔漂浮光伏项目顺利完成全场光伏组件安装工作,正式进入调试收尾和并网阶段。该项目是东南亚最大的漂浮光伏电站,同时也是中企承建的印尼
美国能源部投入近1000万美元推进海洋能发展
日前,美国能源部(DOE)宣布通过“供能蓝色经济倡议”(Powering the Blue Economy Initiative)投入近1000万美元,资助用于
阿达尼150MW印度太阳能项目投产
阿达尼绿色能源公司(Adani Green Energy)——阿达尼旗下专注于可再生能源的子公司——在印度的150 MW太阳能发电厂已顺利投产,将向第三方出售电
光伏企业“出海”再提速:TCL中环沙特光伏项目一期产能20GW
中国光伏企业“出海”正逐步加速。10月17日,TCL中环公告称与Vision Industries签署《联合开发协议》,共同推动在沙特建设晶体晶片项目的开工计划
仅9个月,中国光伏电池产量384GW!远超全球1整年需求……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前三季度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中的光伏电池数据引起了光伏Time的注意。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9月,中
晶科能源李仙德:将持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贡献中国经验
“中国光伏企业不仅是全球光伏产业的领导者,同时也是全球绿色发展和低碳能源供给的引领者。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未来将继续深入全球化合作、不断技术创新,持
曾鸣:以规则之力驱动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入快车道
为进一步巩固市场建设成果,深化市场建设共识,推动电力现货市场稳妥有序实现全覆盖,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助力我国能源结构清洁转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孙贤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深入人心
10年来,“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扩越大,在此过程中,能源始终是合作的重要内容。 “不久前,我参加了上合组织在乌兹别克斯坦召开的一个能源会议,感觉到共建‘一带一路
苗中泉:“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推动全球能源结构持续变革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向全球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过去十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