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6月1日召开的2023工业绿色发展大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工业绿色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光伏等绿色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会上,工业和信息化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发布了《工业绿色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阐明了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总结了工业绿色发展的实践成效,并明确了我国工业绿色发展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工业和信息化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主任刘文强在发布《白皮书》时介绍,我国的工业绿色发展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统筹考虑产业结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安全、气候变化等因素,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和增长的系统观念。我国工业绿色发展取得重大成就,让人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高端化加速推进。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建成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20万亿元。2022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15.5%和31.8%,较2012年分别提高了6.1和3.6个百分点。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加快,2012-2022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长期维持两位数增速,成为提振工业投资、促进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
二是能源消费低碳化成效显著。我国工业用能效率持续提高,2012-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约36.2%。工业用能结构持续优化,我国绿电交易成交量96.9亿千瓦时,其中工业和通信业企业是绿电交易的主要购买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稳步推进,据初步测算,我国工业领域用作原料、材料的煤炭年转化量超过1亿吨标准煤。
三是资源利用循环化水平稳步提升。工业资源高值化规模化利用水平不断提升。与2012年相比,2022年10种重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总量提高约1.4倍,推动建设60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持续加强,2022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2年下降60.4%,规模以上工业重复用水率连续10年提高。
四是产品装备供给绿色化优势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持续加强,累计推广近3万种绿色产品,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光伏行业总产值突破1.4万亿元,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前10名中,我国企业占6家。
五是数字化赋能作用持续凸显。数字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导向持续强化,目前5G基站单站址能耗已比2019年商用初期降低了20%以上,全国规划在建的大型以上数据中心平均设计电能利用比值已降到1.3。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融合,截至2022年底,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8.6%、77.0%,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34、28.2个百分点。
六是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标杆梯级培育机制基本建立,2023年4月底,国家层面共创建绿色工厂3616家、绿色工业园区26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03家。绿色工厂能耗水平整体优于能效标杆水平,绿色工业园区平均固废处置利用率超过95%。绿色制造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培育了180余家绿色制造服务供应商,为工业企业提供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七是工业绿色发展政策机制逐步完善。围绕工业节能、节水、低碳、资源综合利用及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制修订相关标准500多项。加强产融合作,引导金融资源为工业绿色发展提供精准支撑。截至2022年底,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22.03万亿元,绿色债券存量规模达1.5万亿元。绿色发展氛围加快形成,绿色制造、能效提升、资源节约等领域国际合作持续深化。
针对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趋势,刘文强指出,近年来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的共同行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碳中和目标做出承诺,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基调。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成为统筹推动碳减排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应从以下五方面引导工业绿色发展:
一是要坚持目标导向。坚持把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总体导向,全面统领减污降碳和能源资源高效利用。二是要坚持效率优先。坚持把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放在首位,推进能源资源科学配置、高效利用,优化生产流程和工艺,提高单位能源资源产出效率,促进节能降耗、提质增效。三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优化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培育壮大工业绿色发展新动能。四是要坚持市场主导。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高质量的绿色供给激发绿色新需求,引导绿色新消费。五是要坚持系统推进。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一项多维、立体、系统工程,统筹工业经济增长和低碳转型、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关系,协同推进各行业、各地区绿色发展。
据悉,工业和信息化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是经工信部党组研究批准、依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成立,重点围绕工信领域双碳重大问题开展系统性、全局性、前瞻性、长期性政策研究的专业机构。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丨齐旭
重庆: 扩大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出口
重庆市委常委会10月18日上午举行扩大会议,分析前三季度全市经济社会形势,部署四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强调,要激发消费潜能,稳定房地产、汽车等大宗消费,提升
东南亚最大漂浮光伏电站完成全场光伏组件安装
近日,湖北工程公司承建的印尼奇拉塔漂浮光伏项目顺利完成全场光伏组件安装工作,正式进入调试收尾和并网阶段。该项目是东南亚最大的漂浮光伏电站,同时也是中企承建的印尼
美国能源部投入近1000万美元推进海洋能发展
日前,美国能源部(DOE)宣布通过“供能蓝色经济倡议”(Powering the Blue Economy Initiative)投入近1000万美元,资助用于
阿达尼150MW印度太阳能项目投产
阿达尼绿色能源公司(Adani Green Energy)——阿达尼旗下专注于可再生能源的子公司——在印度的150 MW太阳能发电厂已顺利投产,将向第三方出售电
光伏企业“出海”再提速:TCL中环沙特光伏项目一期产能20GW
中国光伏企业“出海”正逐步加速。10月17日,TCL中环公告称与Vision Industries签署《联合开发协议》,共同推动在沙特建设晶体晶片项目的开工计划
仅9个月,中国光伏电池产量384GW!远超全球1整年需求……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前三季度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中的光伏电池数据引起了光伏Time的注意。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9月,中
晶科能源李仙德:将持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贡献中国经验
“中国光伏企业不仅是全球光伏产业的领导者,同时也是全球绿色发展和低碳能源供给的引领者。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未来将继续深入全球化合作、不断技术创新,持
曾鸣:以规则之力驱动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入快车道
为进一步巩固市场建设成果,深化市场建设共识,推动电力现货市场稳妥有序实现全覆盖,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助力我国能源结构清洁转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孙贤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深入人心
10年来,“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扩越大,在此过程中,能源始终是合作的重要内容。 “不久前,我参加了上合组织在乌兹别克斯坦召开的一个能源会议,感觉到共建‘一带一路
苗中泉:“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推动全球能源结构持续变革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向全球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过去十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